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資本論讀后感300字 資本論讀后感1000字篇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利潤、利息、地租以及許多非產業部門的收入也是由產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轉化來的,并且認為只有產業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服務業等非生產性行業的職工都不能創造新價值。但是在現代看來,隨著社會分工程度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勞動概念內涵的擴大,原來一些被認為不創造價值的眾多行業和職業的勞動者都開始發生變化,例如,第三產業經研究被認為是創造價值的。
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范圍由原來的體力勞動創造剩余價值逐步向體力、腦力勞動者共同創造價值方向發展,并且腦力勞動者由于從事的是一種高級的復雜勞動所以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在現代,剩余價值的分配形式開始趨于多樣化。資本主義社會,在承認剩余價值率就是剝削率的前提下,也必須看到有些職工在取得勞動收入即工資的同時,通過剩余價值的再分配,取得一部分存款利息,或購買股票的股息收入。這些收入雖然是他們的非勞動收入,但不能說是剝削收入。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分配方式是社會總產品的分配,社會主義對社會總產品進行的各項扣除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目的是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達到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剩余價值被分割為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二者截然不同。因此,不能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分配形式上的某些共同點來掩蓋分配性質上的根本區別。
盡管剩余價值理論在當代在科學技術方面,第三產業方面的理論存在了一些滯后性,但是剩余價值理論仍不失為一個優秀的理論指導我國社會建設,因為剩余價值理論是應社會歷史條件產生的,也必須隨社會發展而發展。
仔細研讀《資本論》使人獲益匪,感觸良多?!顿Y本論》深入闡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理論及流通理論,為我們理解資本主義生產流通方式提供良好的理論指導,也為提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及資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有益借鑒?!顿Y本論》雖然論斷了資本主義必將衰落而共產主義必將勝利的終極結論,但在當今世界中,資本主義資源配置方式仍然被認為是最科學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
但毋庸置疑,資本主義制度“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來到這個世界,必將為更科學、更人本的制度所取代,為共產主義制度所取代。
資本論讀后感300字 資本論讀后感1000字篇二
選擇這本書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預想其與《資本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事實上并沒有那么多。在態度上,本書主要是討論財富與收入不平等的問題,《資本論》應該更偏向于批判。
我修讀了經濟學二學位,在上課中發現不平等及其衍生問題很少被認真研究??赡苁且驗檫@是一個偏僻的分支?但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涉及因素不但復雜難以直觀論述,而且沒有功利上的收益,甚至在某些資本主義國家,如果你用“巧妙”的方法為不平等辯護,反而是名利雙收的事情[圖1]。
補充:不平等,突出的是貧富差距,而非貧困。另外,只討論經濟層面的不平等,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經濟平等,教育、文化、生活等權利層面的平等就無從談起。
不過,平等確實不是人類最重要的追求,至少顯然前面有生存和發展。所以我們對不平等的忍耐度其實是相當高的。簡單描述兩點事實:
一、美國20__年前10%人群財富占總財富比重為71%,歐洲20__年為62%[圖2],中國20__年的數據應和美國20__年類似,即前10%人群財富占總財富70%,另外前1%人群財富占總財富30%。同時我們要注意,高額財富本身能產生5%左右的純收益,如租金、紅利等,這會產生一個滾雪球效應。
二、20__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而20__年全國貧困線標準為4000元。
而且,由于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的演化(附議),今天的生活水平相比馬克思時代已經大大提高,因而導致情況全方面發生了變化——根據本書的數據,英國的生活水平相比19世紀提高了10倍。在當時,你要有30倍于平均水平的收入,才可以過上體面舒適的生活,所以現在在發達國家,只要你有3倍于平均水平的收入,就可以過上體面舒適的生活。加之兩次世界大戰大幅降低了不平等程度,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籠絡了大量“中產階級”的人心(其實是占總體的少數人,但已是一個很好的矛盾緩沖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掩蓋了依舊顯著并在加劇的不平等,但生活要緊,誰又愿意為此打翻自己體面的飯碗呢?而在發達國家,最貧困階層靠著救濟金也可以獲得遠高于19世紀平均的生活水平的生活。
可平等畢竟是現代民主社會的基石,極端的不平等終會造成不可預測的嚴重后果,政府肯定還是有意想將不平等控制在一定程度內。但就全球來說,不平等問題近些年越來越突出,大家應該也有感觸,而我則從本書中找到了一個有趣的邏輯鏈條。
眾所周知,經濟全球化導致了跨國公司和跨國資本的迅猛發展,資本的流動性增強,資本的議價權也隨之增強:當一個政府想要對巨富階級征稅時,巨富階級就不可避免流向稅收更優惠的國家,而政府只能做出妥協,其名義上的累進制稅收政策變為實際上的累退制稅收——現實中大公司總有合法避稅途徑[圖3],我不知政府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可奈何。所以,經濟全球化也催生了很多依靠低稅收來吸引大公司交稅賺錢的避稅天堂,比如說全球人均gdp最高的盧森堡。而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導致巨富受益良多,平民尤其是中產階級因為沒有議價權又錢多而受害頗深,這不可避免導致了民粹主義興起,民粹主義興起又導致了經濟全球化倒退。所以事物運行自有一套邏輯,并不是說經濟全球化很好就一定會向那個方面發展,那我們也應該還覺得將不平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很好啊,但事實就這樣發生了。當然這個邏輯鏈肯定也不完整,只是我們真的不能人云亦云。
那我們對平等的追求來自哪里呢?我覺得來源于理想,因為終結理想的,總是現實。西方對平等的追求舉世皆知,舉世也皆知說得好聽,身體誠實。經過了近百年的探索,我們就顯得很保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個在過去也沒有完全做到),還有“共同富?!边@個詞的解釋,也很微妙,這樣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當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做單純的理想主義者是沒有出路的,愛因斯坦也無力阻止上帝擲色子。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富民強,這中間的不平等很合理,因為現實顯然不可能讓你好事都占盡,只是未來我們會走向何方呢?歷史的進程讓我感覺,現實為王,識時務者為俊杰,而人們總是不能預估現實的邏輯,因而我們也不應對理想一廂情愿,而更應該認清現實,尊重現實??蛇€是有點惋惜,因為我們是因為理想而聚起來的,每個人心中都還是有點理想的。
最后,其實我看完整本書后,心情已經很平靜了。理想太遠,現實太近,只愿各位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把握美好時光,做好自己,實現新年愿望,最終實現屬于自己理想的生活即可。
資本論讀后感300字 資本論讀后感1000字篇三
《資本論》是卡爾·馬克思用畢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寫成的科學巨著。它不僅是一部經濟學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學巨著、一部科學社會主義巨著,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工人階級的圣經"!
通過閱讀《資本論》第一卷,我了解到了什么是勞動價值學說、剩余價值學說及資本積累學說。第一卷從生產過程中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到最后必然消亡的客觀規律。再把思緒轉向今天的中國,我認為我們又能從這部經典中汲取到許多精髓。
(一)按商品經濟規律辦事,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
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探索采取什么樣的手段來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是走了彎路、犯了錯誤的。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總結,我們最終選擇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應該牢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屬于社會化商品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商品仍然是社會產品的普遍形式和細胞形式,貨幣仍然是一般等價物,貨幣流通規律和價值規律仍然在全社會范圍內發揮作用。既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它的生產過程同樣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社會主義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區別,不在于價值是否增殖,而在于這種價值增殖體現的社會生產關系,即價值增殖部分歸誰占有,是歸少數資本家所有,還是歸最廣大勞動者所有。社會主義的價值增殖意味著以更少的勞動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生產更加豐富的社會財富。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商品生產、貨幣流通、價值規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作用的方式、特點和途徑,按照商品經濟運行的規律辦事,推動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二)重視資本的積累,更要重視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資本積累意味著資本家不斷利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擴大資本的規模,擴大對工人的剝削,以便繼續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所以,資本積累的結果,一方面導致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資本家手中;另一方面導致廣大勞動者日益貧窮。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財富的積累一方面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源泉,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物質基礎和根本保證。
因此,社會主義要重視必要的積累,同時更要重視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使人民群眾真正過上富足、安康、有尊嚴的生活。
資本論讀后感300字 資本論讀后感1000字篇四
《資本論》:一本關于失業的書
我對馬克思如何來呈現事實不感興趣,對那些據說是他從事實中推演出來的相關規律也不感興趣。此次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危機足以證明馬克思對于資本描述的正確性。
《資本論》第一卷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資本主義的完整圖畫。對我來說,《資本論》第一卷主要的、形式好處上的問題關乎再現/表征的問題,即如何從個別元素、歷史過程和各種角度來構造一種總體性;尤其是如何公正地對待這種總體性;作為一種關系系統,它不僅僅是非經驗性的,而且是完全處于運動之中的,不斷擴張,處于總體化運動之中。這對于資本主義的存在來說是本質性的,也是其獨特經濟本性最為核心的部分。然而,永恒的崩潰過程對于資本主義結構來說也是本質性的:于是,在這兒我們就有了這樣一種機器,它不可避免地會崩潰,因此為了維持自己的實存,它務必不斷地用擴張自身、擴張自己控制領域的方式來修復自身。
曾有人認為貨幣能夠解決《資本論》第一卷(論商品)的等價問題,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解答,因為貨幣并不是一種解決方式而是一種中介:貨幣是二元性的,它被用于表達一種關系,可實際上卻隱藏了這種關系本身。這種貨幣的神秘本性解釋了為何如此多的烏托邦圍繞以下原則組織架構自身:擺脫貨幣就將擺脫所有問題。如果貨幣是一種真正的解決,那么諸如商品及勞動的“合理價格”這樣的東西就是可能的,因而社會民主自身是可能的: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修補資本主義,從而將它改造成一個公正的社會。另一方面,蒲魯東的偉大口號:“財產即偷竊”——也讓人無法滿意,因為它假定以無政府主義精神擺脫貨幣將廢除更深層的問題,但是貨幣僅僅只是這一問題的癥候而已。貨幣、財產、資本主義自身依靠一種深層的結構性矛盾,或者至少它們依靠一種結構性的悖論(勞動價值論告訴了我們這一悖論的答案),因此無法用法令或修補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然會轉入生產過程——資本與新的資本只能在那里得到生產。有了生產自身,它很快就將我們引向了勞動價值論的秘密之處,引向了解答。那里的問題表現為:突然間引入了時間——雖說依舊是量化的、靜態的、非辯證的方式。勞動價值論導向了所有關于利潤率、勞動小時數以及那些搞笑的變量組合的計算(這滿足了馬克思自己的興趣,他對于數學與微積分的興趣能夠排在第二位)。然而突然之間,這些探究撞了墻:工作日的限制、法律對于工作日的限定、工廠法所要求的限制,突然間阻礙了資本必然的擴張。
因此,論述務必進入一個新的論域,一個新的層面,問題和解答在那里都充滿著強度:贊美群眾性或協作。馬克思興高采烈地稱之為“賜予資本的免費禮物”:協作勞動以辯證的方式成倍地增加了價值和產品。這當然是亞當·斯密的發現,而在那里它成了馬克思的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并非賦予生產以價值,而是賦予群眾生產以價值。論協作的一章是《資本論》第一卷跳動的心臟。
然而,這一贊美是短命的。當協作轉化為機器時,這一贊美人類的原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弗蘭肯斯坦所創造的怪物。然而,這一全新現象從根本上轉化了整個問題。它導向一種更復雜的新的時間理論以及關于資本主義“毀滅”了過去的理論,同時又導向以下問題的新解答:新的立法阻礙了絕對剩余價值,使之停滯?!岣呱a力,強化價值生產卻不延長價值生產,這一理論名為“相對剩余價值”論。
辯證地看,這一本來能夠讓馬克思總結自己著作的新解答——機器、工業技術,卻導致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兩難。這一兩難有兩種形式:首先,節省勞動的裝置突然導致了勞動者(個性是童工)工作時間令人震驚的上升。其次,節省勞動的機器本該壓縮勞動者的數量,但是是以讓工人失業的形式進行的。在這一事例中,我們的兩難局面具有了另一種形式:如果價值源于勞動,假定勞動者越多,那么所生產的價值也就越多,可資本家為什么堅持壓縮勞動者的數量
在這一點上,整個過程的真理也變得越來越清晰了,馬克思將決定性地闡明他所謂“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即他在同一文本脈絡中稱之為“絕對”規律的東西。以下是我的引用:“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潛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后備軍也就越大??晒┲涞膭趧恿νY本的膨脹力一樣,是由同一些原因發展起來的。因此,產業后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一同增長?!碑斘覀冇浧疬@一正式的響亮的表達——“產業后備軍”——僅僅指失業者的時候,我們就擁有了更具戲劇意味、更容易獲得的辯證悖論。它僅僅意味著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是:增加財富和生產力的同時,不斷增加失業者的數量。
此刻我們能夠回過頭來評價整部《資本論》的好處了。這是一本關于失業的書:抵達《資本論》概念頂端的是以下命題,即產業資本主義一方面生產出數量巨大的資本——這種資本在潛在的好處上是無法投資的,另一方面制造出人數不斷上升的失業人群。當前第三階段資本主義或金融資本的危機能夠充分證實這一狀況。
【本文地址:http://www.cafemedsunsetplaza.com/zuowen/2140058.html】